|
 |
|
頭銜:金融島管理員 |
昵稱:理財天堂 |
發(fā)帖數:483 |
回帖數:23 |
可用積分數:88888 |
注冊日期:2008-02-23 |
最后登陸:2008-10-17 |
|
主題:海航股價大跌之謎:集團兩度下發(fā)減持通知
1個月時間,海南航空(600221)的股價已從9月21日的最高價14.35元/股跌至10月26日的8.79元,跌幅超過38%。 有股市走勢的因素,但與有限售條件的7.28億流通股10月8日上市流通關聯更為密切。
與其他散戶損失嚴重不同的是,16個月的時間,借定向增發(fā)持有的2元/股股票的4250名海南航空集團員工由于可在在二級市場拋售,獲得了近6倍的高收益。
兩次減持通知
10月長假前,海航集團一位中層管理人員小祥(化名)接到通知,務必在2007年12月31日前將個人持有的定向增發(fā)股份通過集團員工投資管理系統全部售出,否則自負風險和責任。
彼時,海南航空的股價漲勢很好。“先拋掉2萬股吧。”小祥有所猶豫。兩周后,集團又通知,內部職工必須在10月26日之前將定向增發(fā)持有的股份全部拋售。
“很多同事都在猜測集團這樣做的目的,但集團讓賣,我們就賣吧,畢竟獲利豐厚。”小祥和周圍同事開始通過內部系統全額拋出海航股票。
“我當時買了5萬股,周圍不少同事都買了,不過飛行員、機長買的更多,基本都是幾十萬股?!辟u掉股票后,小祥仍然懊惱當時買的太少,“早知道我就抵押車和房來買了,一年時間我就是百萬富翁了?!?
2007年10月16日,海南航空公告,公司股東海南嘉信投資管理有限公司(持有公司股份230093041股,占公司總股本的6.518%,下稱:嘉信投資),在2007年10月8日至12日,累計出售無限售條件流通股48617296股(占公司總股本的1.38%),按5日均價粗算,嘉信投資獲利近4.5億。
近年來,海航集團的日子一直很緊湊。
早在2004年1月,海航就提出“大新華”戰(zhàn)略構想:集團以直接、間接參股的海南航空、新華航空、長安航空、山西航空為基礎,組建中國新華航空控股集團公司(下稱新華控股),并逐步注銷上述4家獨立的航空公司。但公司苦于受融資空間狹小、資產負債率高所掣肘。
2006年6月,海航股份實施再融資,以每股2元的價格,定向增發(fā)28億股社會法人股,募集資金56億元。增發(fā)后,新華控股,也稱大新華,持有后者社會法人股16.5億股,占增發(fā)后總股本的46.7%,成為海南航空的第一大股東。??诿捞m國際機場、三亞鳳凰國際機場、長江租賃等分別獲售上億股,其中海南嘉信獲售2.4億股。
頗為尋味的是,在定向增發(fā)期前,海航集團向內部職工下發(fā)題為 《分享成長共贏輝煌》的方案書,鼓勵2005年8月31日之前在冊的正式員工出資,委托工會,借道海南嘉信投資于新華控股,新華控股的全部資金認購海南航空定向增發(fā)的法人股。以此,員工的出資直接對應新華控股或海南航空的法人股,等上述股份流通時,員工便可變現獲益。
海航內部人士稱,由于新華控股即大新華上市計劃一再拖延,集團修改了方案,改由員工持股海南嘉信,再由海南嘉信直接認購定向增發(fā)的海航股票。
在本報獲得的一份時間標注為2007年9月21日的 《海航員工持股方案》中,提到:嘉信投資共計持有海南航空約2.32億股,2007年9月29日解禁流通約1.77億股,其中含海航員工通過嘉信投資持有的海南航空股份約0.95億股。
海航“算盤”和引發(fā)的爭議
利用工會、借道嘉信投資持有定向增發(fā)股票,海航以此避開了相應的監(jiān)管。
據了解,嘉信投資獲售的2.4億股在股改后剩余的2.32億股中,海航員工持股0.95億股。
方案書中,海航集團這樣向員工解釋“借道嘉信”的原因:根據證監(jiān)會規(guī)定,工會不得直接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,內部職工股的操作方式也已被證監(jiān)會明文禁止,由于海南航空是上市公司,新華控股擬申請上市,員工借道嘉信投資不受證監(jiān)會的約束,還能在新華控股或海南航空全流通后選擇價格較高,以市場價格賣出股份。
此外,集團提供給員工出資金額50%的無息借款,該借款將按照36個月等額從員工工資中扣款償還,再加上嘉信投資年度分紅,海航集團給員工發(fā)放了一個大紅包。
彼時,海南航空的股價為4元左右。
“集團剛開始設想讓我們持有大新華股票,但其上市一再拖延,我們實際持有的是海南航空的股份?!焙:郊瘓F一位員工說。
讓內部員工收益豐厚的定向增發(fā)在推出當初飽受爭議。
早在2006年6月,不少中小股東就質疑:凈資產收益率、資產負債率均達不到條件,且凈資產只有12億多元、總股本只有7.3億元的公司,卻能增發(fā)28億股,
有小股東甚至曾將證監(jiān)會和海南航空告到了法院,起訴海航定向增發(fā)資質不“達標”、增發(fā)決議逾期失效,并訴海航在相關細節(jié)中“做了手腳”,明顯違反定價原則、信息披露、關聯股東回避等有關規(guī)定,侵害了中小股東利益。北京海勤律師事務所的李鶴代理了此案。
在李鶴看來,海航的做法可能涉及到非法集資行為和內部交易,嘉信投資并非信托公司,不具有信托資質、也未獲批準。
資深投行人士、同濟大學經管學院博士黃建中認為,定向增發(fā)作為一種新型融資方式,在監(jiān)管方面確實存在著相關法規(guī)不完善、未細化的問題,最為突出的實踐問題就是,某些公司通過明顯偏低的增發(fā)價向特定對象進行利益輸送,而像海南航空這樣借道投資公司向內部職工發(fā)行增發(fā)股份的做法確是一個很特別的案例。
緣起大新華上市?
為何海航集團兩次通知要求內部職工減持海南航空股份?最初時間在為2007年12月31日前,后又要求務必在10月26日前。
海航內部人士稱,除借道投資公司持有海航股票行為可能不規(guī)范、擔心被監(jiān)管部門“關注”外,為大新華的即將上市掃平障礙恐怕是最終原因。
中信建投證券的航空分析師李認為,海航如此做法直接原因應是大新華上市的臨近。
據證監(jiān)會相關規(guī)定,職工持股會不能直接或間接作為上市公司股東,有職工持股會持股的擬上市公司,證監(jiān)會在股票發(fā)行申請材料審核時會從嚴控制。海航必須在大新華上市前對此進行規(guī)范和清理,以滿足上市的要求。
日前,海航集團董事長陳峰向媒體透露,海航重組已得到國家批準,計劃今年年內公布重組消息。
年初,新華控股就已拿到民航總局頒發(fā)的航空運輸企業(yè)經營許可證。這家新公司是海航集團以海航股份、現有的新華航空、長安航空、山西航空為基礎所組建的,總投資超過30億元人民幣。
但今年7月,就在海航準備收購旗下新華航空其余由中國神華(愛股,行情,資訊)持有的40%股份時,半路卻殺出了國航與海航競爭新華航空40%股權,為大新華的上市預期平添了些變數。
“神華集團極可能最終同意將40%新華航空股權出讓給海航,但不是直接賣掉而是轉化為大新華的股份。大新華準備轉以‘紅籌’模式在香港上市,海航A股私有化后退市基本是注定的?!币晃粌炔咳耸窟@樣說者。
盡管這一“紅籌”上市模式何時得以成行,尚有不確定因素。但已有跡象表明大新華起飛已經加速。
【免責聲明】上海大牛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僅合法經營金融島網絡平臺,從未開展任何咨詢、委托理財業(yè)務。任何人的文章、言論僅代表其本人觀點,與金融島無關。金融島對任何陳述、觀點、判斷保持中立,不對其準確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確或暗示的保證。股市有風險,請讀者僅作參考,并請自行承擔相應責任。
|